展覽介紹

banners_11.jpg

雕塑風景 進駐屯藝

     在臺灣,臺中地區的雕塑藝術發展最為蓬勃,不論是從事雕塑工作的人數或者專業雕塑藝術團體的成立,臺中地區都是首屈一指。108年適逢屯區藝文中心成立十周年,將邀請老中青三個世代的雕塑家陳庭詩、陳夏雨、王水河、郭清治、謝棟樑、楊奉琛、余燈銓、張也、郭原森、莊騰翔等十位參與「拾刻」雕塑展,象徵傳承與創新,用他們各自的藝術語彙進駐園區各個角落,帶來不一樣的雕塑風景。除彰顯雕塑藝術在臺中發展有成,亦同時邀請民眾分享屯區藝文中心成長喜悅。


大師創作 一次覽盡

     此次參展的十位雕塑家,觀看其創作媒材,等同一窺雕塑發展的時代歷程。乾漆在傳統上都使用在工藝品、日用品上,施工過程中需一層層塗了乾再塗,非常耗時;而乾漆使用在雕塑上,王水河是創始者也是數量最多者,他最早使用是在1950年的一片裸女浮雕,此次參展作品《慕》就是用乾漆製成。
      在70、80年代,那個材質、物體與創作實驗爆炸的時代,郭清治認為要表現現代雕塑,邀該要從石雕著手,表現比較精簡的造型,而石材也與他所追求的時代性契合,自此石材跨入了郭清治創作的領域,作品《蘊》即是他80年代的創作。 晚年定居太平的陳庭詩,開始投入鐵焊創作,在這段時間他以複合鐵雕為主,時常為了蒐集材料四處奔波,以組裝焊接出完整作品,《超越》便是他90年代的鐵雕作品。
      玻璃纖維強化樹脂(簡稱「FRP」)則帶領臺灣雕塑界進入另一個新紀元,FRP的長處乃在能大、能堅、能輕。它克服了石膏的易斷與笨重,勝過生漆的施工不便,使得雕塑創作更為便利;且FRP雕塑作品外貌多變,遂成為近年雕塑材料的主流。謝棟樑、余燈銓、張也均有作品以此媒材來創作。
      而近年各種金屬材質的創作方式也開始出現,透過金屬材質的鏡面效果,產生光影幻化的視覺意象,作品在虛與實、靜與動、空間與時間中對話,展現當代另一種新人文景象。

雕塑美學 涵育計畫

     屯區藝文中心要營造一個讓人樂於學習與探索的藝術教育環境,藉由雕塑、美學與教育觀點的串連,開啟美感教育深耕校園計畫,讓藝術教育從小扎根,不只培養未來的藝文人口,同時也要引領更多閱聽大眾前來欣賞雕塑藝術。
     教育推廣內容包含:(一)雕塑體驗課程:在展區規劃雕塑互動體驗區,以孩子的思維角度出發,設計一些闖關活動,讓學子藉由玩遊戲的方式深入認識藝術家及雕塑藝術內涵。(二)學習單編輯設計:針對展覽主題、藝術家創作風格、作品媒材及特色,規劃適合國小學童使用的學習單,引導學童藉由觀察、參與、體驗等管道來親近雕塑,以達到藝術教學與美感涵養的教育目的。

無與倫比的「拾刻」

     前輩雕塑家的作品,細膩渾厚的寫實與質感,展現雕塑形象與姿態之美。中生代藝術家的承先啟後,雕塑創作理念的轉變,帶給觀眾雕塑藝術的新思維。新銳雕塑家的參展,更帶入後現代多元藝術創作與複合媒材的展現。屯區藝文中心將建立一個嶄新的文化藝術地圖,當雕塑介入空間,將帶給學校、社區與參觀民眾更多視覺上的美感體驗,這會是一個無與倫比的「拾刻」。

十年一刻,因雕刻而更深刻

聯絡我們

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

411臺中市太平區大興路201號

T04-2392-1122